一般情况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主导的。电力公用事业公司不会用自己大量的资金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为我们还要权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在波恩举行的最新一轮全球气候谈判中,各国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核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还是不同的减排义务,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由谁资助这些行动等。马来西亚已成为这些会谈的重要参与国之一,它在发展中国家中起着带头作用。其代表Gary Theseira博士被任命为“77国集团和中国(G77)”的协调员,处理德班增强平台(ADP)事务。在之后的谈判中,马来西亚要协调G77,以实现全世界认真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马来西亚对减排的承诺是,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
“当然,这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才能达到的目标,需要《京都议定书》附录一中的国家(Annex1 co-untries)对马来西亚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马来西亚TNB电力公司(Tenaga Nasional Berhad)总裁Datuk Seri Ir.Azman Mohd淡定地说,“不过,在没有得到相应帮助的情况下,马来西亚已经做到在2005年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减少了33%。”
到目前为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支持依然相当匮乏,技术转让更是几乎没有,但马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动计划仍然体现了国家的减排决心。
在可再生能源计划的指导下,2011年,政府在公报上发表了可再生能源法案(REAct),正如德国发展新能源所做的一样,引入了FiT。目前,这项税收中的可再生能源基金来自最终客户(除每月消耗电量小于300kWh的居民外),他们需要缴纳1.6%的附加电费。此外,马政府专门设立了“大马永续能源发展机构”(SEDA),重点管理FiT机制。自2011年法案颁布以来,马来西亚在FiT机制下发展的可再生能源达到400MW。
在减排的大背景下,马来西亚的电力公用事业公司是如何看待由政府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电力公司又有哪些侧重点?
马来西亚TNB国家电力公司建立于1990年9月,其前身为中央电力局(CEB),后更名为国家电力局(NEB),是负责马来西亚半岛发电[其中约50%为独立电厂(IPPs)]、输电和配电工作的垂直一体化电力公司。TNB公司总裁Datuk在第20届亚太电协供电工业大会上接受eo专访时说,除了根据政府的要求发展可再生能源,更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化石燃料的能源效率,利用智能电网技术进行需求侧管理,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绿色电力技术的“大买家”
记者:您认为目前马来西亚发展可再生能源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Datuk:虽然实行上网电价补贴机制(FiT)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发展商将获得溢价,但他们做这类生意的成本非常高,而马来西亚的银行家们对可再生能源产业了解甚少,缺乏投资信心。为此,马政府做了一件事,制定了“绿色科技融资方案”(Green Technology Financing Scheme,GTFS),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可再生能源融资方面的困难。三年的发展确实培养了银行系统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的信心,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更好地利用资助计划,调整利率是马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电力公用事业公司的角度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会遭遇挑战。我们必须对电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此外,由于可再生能源本身的间歇性特征,系统如何应对发电负荷周期性中断也是一个挑战。目前,我们正在对可再生能源的特性进行技术研究,也正在推行智能电网实现计划,包括配电监控与自动化、AMI等,为未来可能增长的发电负荷接入做好准备。
记者:东京电力公司电网业务总裁曾透露,在应对可再生能源接入以及电网升级改造产生的成本问题上,还需要和政府进一步沟通,得到更多支持。TNB在这个问题上也遇到困难吗?
Datuk:一般情况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主导的。电力公用事业公司不会用自己大量的资金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为我们还要权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收入也要覆盖供应电力产生的所有成本。
目前来说,在FiT机制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计划的指引下,可再生能源的相关费用都是由政府决定的。我们的立场是,公用事业公司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应该被妥协。而到目前为止,政府还是遵循这一原则的。
记者:虽然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化石燃料在电力供应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对于马来西亚甚至其他东南亚国家,提升化石燃料的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两种路径的前景,您更看好哪一个?为什么?
Datuk:我在这次会议的主题演讲上也提到,电力公用事业公司解决减排问题主要有三个途径,目前,马来西亚也是从这三方面努力。虽然可再生能源是一条未来的发展道路,但并不能立刻取代传统能源,因为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还要走很长一段路。化石燃料依然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选择。所以,提升现有发电站的效率,尽我们所能追求先进的技术是第一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等。第二个方面是发展替代性能源。第三个是需求侧管理,引导客户合理使用能源。
记者:您提到“尽己所能追求先进技术”,怎么看待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等先进技术的市场潜力?马来西亚会自主研发吗?
Datuk:在前沿技术方面,马来西亚并不占优势。但作为公用事业公司,我们应该追求最好的技术。在其他国家,例如韩国、中国,还有西方国家都对技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所以,这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市场。
马来西亚的工业制造并不发达,在技术方面,我想我们可以称得上是“全球的顾客”。我们的理念是,利用一切适合的现成技术,而不花精力和经费重新研发。不过,我们会对引进的技术做改进,使其更符合马来西亚的需要。
记者:马政府一方面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另一方面开始削减对天然气价格的补贴。在这个背景下,从电力公司的角度来看,您对未来马来西亚的能源结构有何预判?
Datuk: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肯定会上升,但即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化石燃料。目前煤炭和天然气发电比例分别为50%和45%左右,几乎相等,水电占到3%,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小于1%,但到2020年的目标是2080MW,也就是5%。当可再生能源达到与市电同价,还会更加迅速地增长。
其实马来西亚的可再生资源相当有限,所以TNB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电的潜力。现在正在筹建两个主要的水电站项目,计划未来还会兴建三个水电站。而对于生物质能发电和一些生物原料行业,如托盘运输出口业务存在竞争,虽然有一定的潜力,但不是很大。我们认为,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未来能源结构还是会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而考虑到政府对天然气实行的“补贴合理化”计划,每6个月削减一次补贴,未来5年内可能使天然气价格达到市场价格水平,煤炭的比例可能会增加。
延伸客户服务业务
记者:TNB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电表示范项目。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发展智能电网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马来西亚电力公司的侧重点是什么?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吗?
Datuk:我们的着眼点在配电网上。因为输电网在目前情况下看来已经足够“智能”,尤其是控制系统的发展程度可以满足现在的可靠性要求,年平均客户停电时间最好成绩达到60分钟,而配电网是我们发展的重点,我们认为它可以更好地体现智能电网。
过去许多年间,公用事业公司都不曾在配电网部分建设智能电网系统和智能电表。现在对配网智能化依然有着不同的声音,也还在评估发展配网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利益,担心可能因此产生的成本问题等。但是,配网智能化之后我们能够对客户实施准确计费,可以从客户那儿得到能源消费信息、远程控制电力供应甚至制定还款计划等。
可能在一些公用事业公司里,这些业务还不那么普遍,但在未来几年,我相信许多公司都会开始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包括AMI等。如果我们想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就得进入到这个领域去。我们的想法也得到许多其他公用事业公司的印证,特别是在美国,智能电网技术和智能电表系统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于配电网系统,我们开始了一项智能电表示范项目(AMI Pilot Project),在马六甲州安装800个智能电表,马行政首都布城安装200个。在全国推行之前,根据这1000个智能电表的应用情况,我们会研究如何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这种双向通讯系统会有很多应用,包括计量、配网自动化、需求侧管理等,不仅对配电侧带来好处,对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也大有裨益。未来,我们会把这个项目推广给全国850万客户,现在估计需要10年的时间来完成。
记者: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哪些变化?
Datuk:我认为它让我们专注于发展更多新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它推动了许多系统的自动化进程,使操作变得更简单。而作为公用事业公司,我们要投入更多精力去思考如何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供应最优质的电力。发展智能电网给公用事业公司的业务带来了更大的延展性。
与此同时,这也增大了电力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为管理运营智能电网业务的从业人员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从社会层面来说,就是对增加高收入人群作出贡献。
在波恩举行的最新一轮全球气候谈判中,各国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核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还是不同的减排义务,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由谁资助这些行动等。马来西亚已成为这些会谈的重要参与国之一,它在发展中国家中起着带头作用。其代表Gary Theseira博士被任命为“77国集团和中国(G77)”的协调员,处理德班增强平台(ADP)事务。在之后的谈判中,马来西亚要协调G77,以实现全世界认真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马来西亚对减排的承诺是,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
“当然,这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才能达到的目标,需要《京都议定书》附录一中的国家(Annex1 co-untries)对马来西亚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马来西亚TNB电力公司(Tenaga Nasional Berhad)总裁Datuk Seri Ir.Azman Mohd淡定地说,“不过,在没有得到相应帮助的情况下,马来西亚已经做到在2005年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减少了33%。”
到目前为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支持依然相当匮乏,技术转让更是几乎没有,但马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动计划仍然体现了国家的减排决心。
在可再生能源计划的指导下,2011年,政府在公报上发表了可再生能源法案(REAct),正如德国发展新能源所做的一样,引入了FiT。目前,这项税收中的可再生能源基金来自最终客户(除每月消耗电量小于300kWh的居民外),他们需要缴纳1.6%的附加电费。此外,马政府专门设立了“大马永续能源发展机构”(SEDA),重点管理FiT机制。自2011年法案颁布以来,马来西亚在FiT机制下发展的可再生能源达到400MW。
在减排的大背景下,马来西亚的电力公用事业公司是如何看待由政府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电力公司又有哪些侧重点?
马来西亚TNB国家电力公司建立于1990年9月,其前身为中央电力局(CEB),后更名为国家电力局(NEB),是负责马来西亚半岛发电[其中约50%为独立电厂(IPPs)]、输电和配电工作的垂直一体化电力公司。TNB公司总裁Datuk在第20届亚太电协供电工业大会上接受eo专访时说,除了根据政府的要求发展可再生能源,更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化石燃料的能源效率,利用智能电网技术进行需求侧管理,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绿色电力技术的“大买家”
记者:您认为目前马来西亚发展可再生能源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Datuk:虽然实行上网电价补贴机制(FiT)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发展商将获得溢价,但他们做这类生意的成本非常高,而马来西亚的银行家们对可再生能源产业了解甚少,缺乏投资信心。为此,马政府做了一件事,制定了“绿色科技融资方案”(Green Technology Financing Scheme,GTFS),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可再生能源融资方面的困难。三年的发展确实培养了银行系统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的信心,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更好地利用资助计划,调整利率是马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电力公用事业公司的角度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会遭遇挑战。我们必须对电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此外,由于可再生能源本身的间歇性特征,系统如何应对发电负荷周期性中断也是一个挑战。目前,我们正在对可再生能源的特性进行技术研究,也正在推行智能电网实现计划,包括配电监控与自动化、AMI等,为未来可能增长的发电负荷接入做好准备。
记者:东京电力公司电网业务总裁曾透露,在应对可再生能源接入以及电网升级改造产生的成本问题上,还需要和政府进一步沟通,得到更多支持。TNB在这个问题上也遇到困难吗?
Datuk:一般情况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主导的。电力公用事业公司不会用自己大量的资金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为我们还要权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收入也要覆盖供应电力产生的所有成本。
目前来说,在FiT机制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计划的指引下,可再生能源的相关费用都是由政府决定的。我们的立场是,公用事业公司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应该被妥协。而到目前为止,政府还是遵循这一原则的。
记者:虽然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化石燃料在电力供应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对于马来西亚甚至其他东南亚国家,提升化石燃料的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两种路径的前景,您更看好哪一个?为什么?
Datuk:我在这次会议的主题演讲上也提到,电力公用事业公司解决减排问题主要有三个途径,目前,马来西亚也是从这三方面努力。虽然可再生能源是一条未来的发展道路,但并不能立刻取代传统能源,因为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还要走很长一段路。化石燃料依然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选择。所以,提升现有发电站的效率,尽我们所能追求先进的技术是第一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等。第二个方面是发展替代性能源。第三个是需求侧管理,引导客户合理使用能源。
记者:您提到“尽己所能追求先进技术”,怎么看待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等先进技术的市场潜力?马来西亚会自主研发吗?
Datuk:在前沿技术方面,马来西亚并不占优势。但作为公用事业公司,我们应该追求最好的技术。在其他国家,例如韩国、中国,还有西方国家都对技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所以,这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市场。
马来西亚的工业制造并不发达,在技术方面,我想我们可以称得上是“全球的顾客”。我们的理念是,利用一切适合的现成技术,而不花精力和经费重新研发。不过,我们会对引进的技术做改进,使其更符合马来西亚的需要。
记者:马政府一方面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另一方面开始削减对天然气价格的补贴。在这个背景下,从电力公司的角度来看,您对未来马来西亚的能源结构有何预判?
Datuk: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肯定会上升,但即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化石燃料。目前煤炭和天然气发电比例分别为50%和45%左右,几乎相等,水电占到3%,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小于1%,但到2020年的目标是2080MW,也就是5%。当可再生能源达到与市电同价,还会更加迅速地增长。
其实马来西亚的可再生资源相当有限,所以TNB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电的潜力。现在正在筹建两个主要的水电站项目,计划未来还会兴建三个水电站。而对于生物质能发电和一些生物原料行业,如托盘运输出口业务存在竞争,虽然有一定的潜力,但不是很大。我们认为,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未来能源结构还是会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而考虑到政府对天然气实行的“补贴合理化”计划,每6个月削减一次补贴,未来5年内可能使天然气价格达到市场价格水平,煤炭的比例可能会增加。
延伸客户服务业务
记者:TNB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电表示范项目。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发展智能电网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马来西亚电力公司的侧重点是什么?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吗?
Datuk:我们的着眼点在配电网上。因为输电网在目前情况下看来已经足够“智能”,尤其是控制系统的发展程度可以满足现在的可靠性要求,年平均客户停电时间最好成绩达到60分钟,而配电网是我们发展的重点,我们认为它可以更好地体现智能电网。
过去许多年间,公用事业公司都不曾在配电网部分建设智能电网系统和智能电表。现在对配网智能化依然有着不同的声音,也还在评估发展配网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利益,担心可能因此产生的成本问题等。但是,配网智能化之后我们能够对客户实施准确计费,可以从客户那儿得到能源消费信息、远程控制电力供应甚至制定还款计划等。
可能在一些公用事业公司里,这些业务还不那么普遍,但在未来几年,我相信许多公司都会开始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包括AMI等。如果我们想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就得进入到这个领域去。我们的想法也得到许多其他公用事业公司的印证,特别是在美国,智能电网技术和智能电表系统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于配电网系统,我们开始了一项智能电表示范项目(AMI Pilot Project),在马六甲州安装800个智能电表,马行政首都布城安装200个。在全国推行之前,根据这1000个智能电表的应用情况,我们会研究如何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这种双向通讯系统会有很多应用,包括计量、配网自动化、需求侧管理等,不仅对配电侧带来好处,对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也大有裨益。未来,我们会把这个项目推广给全国850万客户,现在估计需要10年的时间来完成。
记者: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哪些变化?
Datuk:我认为它让我们专注于发展更多新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它推动了许多系统的自动化进程,使操作变得更简单。而作为公用事业公司,我们要投入更多精力去思考如何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供应最优质的电力。发展智能电网给公用事业公司的业务带来了更大的延展性。
与此同时,这也增大了电力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为管理运营智能电网业务的从业人员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从社会层面来说,就是对增加高收入人群作出贡献。